美的代价 ——《巴黎圣母院》

年岁至此,才阅读这部经典之作,倒是相信这会跟年少时阅读的感悟很不一样。

《巴黎圣母院》这部家喻户晓的名著,我是一直没有翻阅,印象中,曾经试图几次开始,终究是停留在枯燥的开头的名著规律里。到底这是“著名”的小说,所以从小有这是一部“赞美劳动人民,控诉统治阶级与宗教”的小说的印象,模糊记得有一个很丑很丑的人物,是正面赞扬的角色,现今我手上的这版电子书,简短的前言里也基本是这个调调,“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息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我想说的是,这都哪跟哪啊。这不过是一个因为美丽,而让书中各个主人公惨受代价的故事,这种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这是人性所驱。

克洛德·弗罗洛,这个副主教,无疑是一个主要的反面角色,但是,我更愿意解读成,他是最为悲剧的一个人物,是时代、宗教、家庭希望、灾难种种结合下的牺牲品。本来他也是一个聪明可爱无忧的孩子,可是家庭希冀,从小就离家孤独一人求学,这势必造成性格的缺陷,而雪上加霜,他还自己还未真正成人呢,父母就双亡,只留下一个责任给他——襁褓中的弟弟。他过人的聪慧、敏感让他变得异常孤独,虽然他仕途一帆风顺,学识渊博,但世人不理解他,也不容他,将还是正常的他叫——巫师。开始他也是个善良的人,所以能够收养奇丑无比的弃儿——卡齐莫多。只是曲高和寡,性格又不是那么健全的他,一天一天压抑着自我,终究是会扭曲的。他控制不住自己天性对美好东西——爱斯梅拉达的喜爱,虽然他的宗教行为一再牵引他自我控制,但是,有的时候,越是控制,就越是控制不住的,可怜的克洛德就是这样,这个时候的他,是完全不正常的,矛盾又疯狂,不单行为,就连形象都如鬼魂一样了。或许是一生对欲望的压制,终于,这次,对美好东西压抑不住了,他只想占有,自己占有不了宁愿毁掉,也不让别人占用,这也是从小缺乏爱的表现吧。可是,美好的东西,哪里那么容易舍得毁掉,所以这么高傲的一个人,反反复复,宁愿把自己降到最低下,可是,从来没有被爱过的人哪里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他的方式,除了给对方造成干扰和恐吓,一丝被爱的感觉都没有。最后,他喜欢的人,在他的干扰下被绞刑了,他一手抚养大、溺爱大的弟弟死于荒谬的非命,他自己死于养子之手,够彻底的悲剧了。

爱斯梅拉达,一个美丽得无与伦比的女孩,一个披着吉普赛外衣的正宗法国女孩,美丽、多才多艺、善良,她代表着“美”的所有含义,但是跟“反叛”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女孩不招谁,不惹谁,生活在底层,只为了活命而跳舞唱歌,可是她的美丽却招惹了克洛德,也招惹了弗比斯,或者还招惹了无数多妒忌她美貌的人。单纯的她爱上了英雄救美的弗比斯,可是弗比斯这种情场高手的贵公子,除了想和美貌的她逢场作戏,怎么可能会爱上一无所有的她,要不是她最后天真一声“弗比斯”,或许她能逃脱绞刑架吧,可怜的傻姑娘,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少。这个美丽的女孩,她所有的灾难,都在于她的太过美丽,跟《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那个美丽的主角一样。

卡齐莫多,这个丑陋无比的角色,真不知道雨果怎么能想象出一个人可以畸形如此,可以丑陋如此。通过卡齐莫多,可以反观出人们对美是多么地喜爱。卡齐莫多,他仅此是因为长得丑,没有做过什么坏事,还在襁褓之中,就被当成妖怪,甚至是善心收养他的克洛德是巫师的证据之一,可见,人们是多么厌恶丑陋的东西。这个丑陋的人物,自然是孤独可怜,他对养父克洛德的爱戴、崇敬、温柔和言听计从是顺理成章的。当他被绑在耻辱柱上受刑,接受着无理由的各种谩骂与侮辱(虽然他听不见),想想爱斯梅拉达,这个美丽的姑娘忽然从天而降,给予他一壶救命之水,他心里是怎么翻涌。所以,爱斯梅拉达于他,是一个外形美丽的人物,还是这个世界唯一给过他温暖的外人,这无疑就是一个仙女了。因此,他能拼死去救她。只是,最后,他因为爱斯梅拉的绞刑,而杀死了对他更恩重如山的养父,这怎么理解呢?他并不怎么知道他养父做的种种罪恶事情,或者,更多的还是因为一件美好东西被毁灭而愤怒。他以殉葬的形式得到了爱斯梅拉,倒也是符合他这种底层、丑陋、被欺负的性格特征。

皮埃尔·格兰古瓦,这个开头着墨不少的人物,倒是一个很次要的人物,之所以要提到他,是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这个或者是真正看破一切的哲学家。他能在混迹在流浪者里想着他的哲学,他能在美女爱斯梅拉达和漂亮的山羊之间,选择搭救漂亮的山羊,或者这是一种圆滑的处世之道,不管怎么说,他倒真过得很快活,他自己形容的,“穷而不苦”。

书中各个世俗之人,如贵族小姐百合花和她的姐妹们,如三个聊天的妇人,如流浪者,如克洛德的弟弟小约翰,那些流浪者,其实都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很容易找到对号入座者。这种高于时代的书作,就是所谓名著吧。

书中描绘了建筑物和巴黎概貌种种,这个要有感性认识和更多的其他知识辅助,才能更为理解。倒是书中提到一点,从来不曾知道的:活坟墓,想到当年的宗教信仰中竟然有这样的一种产物,这,是对人性最为摧残的东西吧。


版权声明:
本文是本网FAVOLOVE原创作品,版权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如需转载或摘编,请发信到support@favolove.com申请。
经授权后在使用本文时必须注明“来源:FAVOLOVE.COM”字样,并添加原文链接:
http://www.favolove.com/review-of-notre-dame-de-paris-442/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